
為什麼喜歡人像拍攝?
每當談起為何會想當個人像攝影師,不得不提到當媽咪後的心境轉換…
年輕時(遙望)對照片的要求(至少對我個人而言)是單純的美照,無論風景或是人像,都希望能美美的,所以我用富士相機、一味追求大光圈,也很愛膠片模式…
有寶寶後,身為媽咪的我幾乎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寶寶的情緒,這些外人、或是連老公都不太能察覺的細微情緒、靈動、愛意傳遞的變化,都是我很想紀錄下來的!我好希望能把我眼中所視,心中所感受的藉由相機鏡頭永久保存下來!
拍攝此生最愛的人(哈哈知道可能最後都是相愛相殺目前也是最失控的Model),算是最好的契機吧!加上也不只一次聽到朋友太太、女兒們在抱怨自己的老公、爸爸明明也花錢買很貴的相機,但為什麼總是把自己拍那麼醜
(我爸沒有單眼相機,但我也是會嫌棄爸爸拍出來的照片的白目女兒
)在利弊權衡與好友們的鼓勵下,我從去年中正式開啟了海外接案之旅!作為攝影師的我,能為被攝者拍攝下最富情感、最動人、最有意義的瞬間,而其他人也能藉此感受到照片中情緒、氣氛與故事,這些有內涵、有深度的影像畫面正是我想追求的!
契機—當上媽咪
產後除了老公沒有家人在身邊的海外生活真的很辛苦老公因為工作關係沒有太多育嬰假+第一胎手忙腳亂(可能跟本身個性就是比較picky也有關,樣樣都想自己來,樣樣都想給寶寶最好的)+全親餵
(喂到快2歲加上寶寶是中獎機率的高需求寶寶真的折騰到不行
)(老公表示寶寶很像警報器
)
那時每天24小時不分晝夜都在做著重複的瑣事…平均每3小時就要nursing,一喂通常是30分鐘起跳,然後中間空檔不是做些家事,就是偷點時間補眠一下吃飯只是進食、洗澡洗很快也不能放鬆心情…這樣睡眠剝奪+生活重心只在寶寶身上+獨自照顧新生兒壓力很大的生活真的讓我喘不過氣
但在同時,我發現寶寶其實不太好拍~尤其是拿單眼拍攝! 在一般室內光源不足時,開室內燈(頂燈)卻會讓人臉上有著不平均也不好看的陰影… 寶寶總是不受控的亂動,該怎麼捕捉那萬中挑一的moment… 拍寶寶總覺得中心構圖雖然簡單,但少了一些變化與深度… 於是我開始一股腦地上了很多不同的攝影課程! 看著自己的進步,自己也非常開心!
現在想想,幸好產後那段時間我發現攝影是件非常有趣的事邊餵奶邊看各種不同主題的攝影課程,對攝影的熱情讓我在瘋狂餵奶的日子不再那麼厭世
正式踏上海外人像攝影之旅
在美國的日子,生產、育兒、當老公/寶寶的anchor,一晃眼間竟也快3年了,生活實況可能不如一般人想像那麼美好,沒資源又無後援的我們,日子多是瑣碎偶爾伴隨點慌忙、孤單…
或許是童年的補償心理吧!總希望能好好陪伴女兒長大,或至少在心智尚未完全穩定前,給予她無盡且無條件的關愛與包容
而在寶寶越來越懂事的同時,終於能利用寶寶睡後的零碎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攝影,也努力充實相關知識…在鼓足勇氣後,決定一步步邁向海外接案之路!
接案初期的磨合
接案初期自己還沒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work flow和work life balance,除了跟老公和寶寶協調、磨合了一段時間…也因為寶寶還沒上學,所以也有一段時間深深體會到蠟燭兩頭燒的感覺明明一件不複雜的事情,但邊照顧寶寶邊弄就是可以搞得效率和心情很差…
(如果又卡deadline就會很想撞牆然後心中也知道這不能怪寶寶
)(我想疫情間WFH的爸媽應該都能體會哈哈很多朋友疫情緩解公司一開後就回公司上班
因為工作效率好很多
)
幸好後來慢慢也找出適合自己的work flow(感謝老公的支持&寶寶的配合
)人像攝影也是我很喜歡的
「你原本就是念藝術的嗎?」
蠻常有客戶問我的XD
我其實沒有藝術/攝影背景,從小學音樂(被迫哈哈),大學念法律,研究所念國貿,在臺灣是在行銷部門工作~乍看之下似乎跟攝影沒有什麼直接關聯,但可能一直以來都蠻喜歡研究spec的! (熱愛最新科技!也喜歡研究說明書!),內心深處也有個藝術/攝影魂! (所以FB粉專才會叫西雅圖攝影魂媽咪哈哈)
我的攝影技巧主要是奠基於產後深夜餵奶時看超過2500+小時的攝影課程(感謝科技發展,能輕鬆就上到不同主題、不同專業、不同國籍超強的攝影師開授課程!到現在還是每年持續增加中~) ,以及透過拍攝不同場景、不同主題的實體拍攝,與參與攝影師聚會,透過和不同攝影師的切磋學習,逐步累積自己的攝影技巧與經驗!
這算「自學」嗎?
我覺得在現今社會中,由於學習的媒介越來越多元、涵蓋範圍也越來越廣,學習的場所本來就不僅限於學校,評測方式也絕不限於考試! 尤其追求創新、改革與實體實踐的藝術類別更是如此!
人們比你預期地更有眼光、更懂欣賞! 攝影作品背後的創造力、熱情、改變,與走出自己風格的勇氣其實比是否是本科畢業更加重要!
攝影理念與風格